星期三, 12月 20, 2006

不原諒別人,自己的心同時也在地獄受苦。
◎陳慧華
「原諒」兩個字寫起來簡單,要徹底做到卻不容易。在日常生活當中,如果遇到喜歡、看得順眼的人,就會想接近他;反之則會保持距離甚至排斥。所以,原諒的尺度並不取決於對方的行為,透過自己心境的轉換,原諒才是有可能的。婚前,我在父母滿滿的關愛中長大,物質上的享受從來不缺,自認為 是一個快樂、隨和的人;婚後,接觸了迥然不同的生活環境、不同個性的人,內心的衝擊很大。我變成了看人臉色、不敢表露自己心聲的小媳婦,只要有人大聲講話,我就驚恐、害怕,把苦埋在心裏,日復一日。在歷經喪子之痛後,我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上人開示,他用慈悲柔和的聲音,喚醒我沈重灰暗的心靈,啟發我加入慈濟的因緣。那麼多寶貴的善知識,尤其是靜思語,陪伴我走過生命中的每個痛;雖然孩子往生了,但這促使我不斷地行善,也讓我對人生有更多不同 的看法:以前只是單純地享福,不懂得付出、不懂得原諒別人,如今我不但學會付出、原諒,而且是心甘情願、無所求的。不原諒別人又如何呢?自己的心時時處在地獄受苦。想想別人也有好的一面,為什麼要執著地只看對方的缺點呢?要求別人要對自己好,自己才能滿意快樂;如果別人做出稍不合己意的事,就不高興……。這完全是自己太小心眼,沒有用大愛來感恩對方,才會有分別心,才會比較、計較。唯有反覆地藉事鍊心、藉境修心,隨處養心、護心,才能從中找到原諒的出口。人生只有原諒,才能了無遺憾。如今「原諒」對我而言,已不再是難受的字眼,而是很自然平易就能做到。如果我們時時刻刻在生活道場中好好照顧自己的心,就不用「刻意」去原諒過去傷害自己的人。走入慈濟大家庭七年來,我的心態轉變非常快速,也找到以前那個自愛、愛人的自己。每天早晨起床,我的心都充滿感恩,並期許自己惜福、再造福。 感恩我往生的孩子,他教化了我面對人生的悲苦,也讓我更懂得珍惜生命,並善解、包容每個人的缺點。
◎ 要原諒一個無心傷害人的人;
不能做一個輕易就被別人傷害的人。
◎ 塵世裡最珍貴的禮物是原諒。
◎ 原諒別人,就是善待自己。
◎ 多一次原諒別人就多一次福,把量放大福就
大。
◎ 別人無心的一句話,不要有心的放在心裡

原諒別人是美德
原諒自己是損德
懺悔有兩種功能:
一個是覺察自己的錯誤,改過遷善,不再重蹈覆轍 ;
一個是好漢做事好漢當,心平氣和,勇敢承擔一切責任。
人心很粗,善忘多忘,對自己的所作所為,尤其是錯誤的、醜陋的、不檢點的事,忘得特別快。所以,我們佛教徒要提醒大家時時懺悔,懺悔什麼呢?懺悔那些已經忘記的、還未忘記的、已經覺察到的、還未覺察到的過錯。縱使經過了千秋萬世長時間累積下來的過失,我們也要一併懺悔,歡喜承擔應負的責任。
很多人會大言不慚的說:「我的行事作為坦蕩蕩,仰不愧於天,俯不怍於地,沒有什麼好懺悔的。」世間固然有許多行事正當、舉止磊落的君子;但是,拋開不可考的過去世不談,就在眼前當下起心動念間,我們不也經常在不知不覺間,犯下許多錯誤?因為,我們的習性裡潛伏著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等等病根,一不留心,就會表現在言語行為上,不僅傷害了身邊的人,也傷害了自己。
就像很多父母,自以為所作所為都是愛孩子,結果往往愛之適足以害之而不自知。歷史上也有許多擇「善」固執的例子,固執於自以為是的「善行」上,順我者昌,逆我者亡,施暴而以為行善。所以,懺悔的意義,是要我們在悔過的同時,也要不斷提醒自己拋開成見,站在不同的角度,檢討自己的言行,多多為別人著想。承認自己從過去以至今日,在不知不覺間犯了許多過錯,就能勇敢承擔眼前的種種遭遇。一般人在遇到困厄挫折的時候,總是怨天尤人,責怪老天爺不長眼睛、善惡不分、清濁莫辨;結果,不是灰心喪志,就是憤世嫉俗。肯懺悔,就能心平氣和的承擔災難,並且藉著災難,鍛鍊更恭敬、更謙遜的心態,即使經過再多的打擊,也還能保持對人性的信心和慈悲。
也有人說,所謂:「業報至時,非空非海中,非入山石間,無有地方所,脫之不受報,唯有懺悔力,乃能得除滅。」照這麼說,懺悔可使重罪輕受,只要天天拜佛懺悔,就可以消除業障、免除不受果報的責任義務,豈不是太方便了?拜佛懺悔,對消除業障的確有幫助;但是,它的作用是因為佛菩薩看你真有改過遷善的決心及誠心,出面替你擔保,讓你暫時不要受報;或者像分期付款一樣,逐次攤還。就像一個欠債累累的人,躲債躲到一個大富翁家裡,這個大富翁出面向債主擔保,請求大家給這個人一些時間,保證他一定會慢慢還債,請債主不要催逼太急。道理是一樣的,佛菩薩只是做我們的擔保人,並不幫我們還債,所有債務,還是得由我們自己一分一毫慢慢的還。